你有没有想过,一个能造出吴哥窟这种世界奇迹的民族,怎么会落到人均GDP连邻居一半都赶不上的地步?
我第一次去暹粒看吴哥窟的时候,太阳正往下砸,导游笑着说:“我们祖先当年真是太有钱了,才能修这么多庙。”可转头,他又补了一句:“现在我们穷得只剩下这些庙了。”那一刻,我突然明白,历史的落差有多刺眼。
辉煌的起点:从扶南到真腊
回到公元1世纪,柬埔寨的前身——扶南王国,疆域横跨今天的柬埔寨、越南南部、老挝南部,甚至伸进泰国中部,比现在大几倍。那会儿,他们多次派使者来中国朝贡,《后汉书》《晋书》都给他们留了位置。
展开剩余80%6世纪末,扶南退场,真腊接棒,成了第一个真正统一的高棉王朝。那时的高棉人,文化和势力都处在中南半岛的C位,日子可以说相当滋润。
夹缝求生:两个邻居的轮流收拾
可从17世纪开始,故事变味了。柬埔寨就像夹在两个老大之间的小弟——一边是越南,一边是暹罗(今泰国)。
越南先是以“帮忙打暹罗”为名,把湄公河三角洲稳稳拿下。这块地可是柬埔寨的命脉,肥得能把牛喂成猪。暹罗也不甘落后,双方一个从东边捏,一个从西边挤,还在柬埔寨内部扶植亲信,让它不停内斗。
19世纪的越暹战争更是直接把柬埔寨推成了越南的“保护国”。越南搞的“越南化”——改名字、改习俗——让高棉人憋了一肚子火。
独立之后,更乱了
1954年,柬埔寨独立,本该迎来转机。但好日子没等来,内乱先爆了。1970年朗诺政变,五年后红色高棉上台。红色高棉不仅不认越南的老大地位,还想抢回三角洲,结果1979年越南直接派20万大军进驻,一待就是10年。
那段时间,柬埔寨几乎成了越南的后院,政治上没自主权,经济上更是举步维艰。
被地理条件卡死的经济
在我看来,柬埔寨的地理困境,是压垮它的另一只手。湄公河三角洲大部分被越南握着,柬埔寨失去了最优的出海通道。再加上湄公河上游的20米高瀑布,航运彻底断了。
内陆核心区和沿海港口之间,还横着豆蔻山脉和象山山脉,就像在家和菜市场之间修了一堵高墙,物流别提多难。
更糟的是,美军越战时期在柬埔寨丢下了3000万枚集束炸弹,四分之一至今没爆,偏偏集中在最肥沃的平原。结果,柬埔寨的耕地利用率只有三分之一。
错过的时代列车
20世纪七八十年代,亚洲四小龙腾飞,泰国、越南都趁机接西方产业转移的盘。柬埔寨呢?在打仗。等到和平差不多来了,优质投资地早就被分光。
现实数字特别扎心:2023年柬埔寨人均GDP才2460美元,而越南是4324美元,泰国更是7337美元。
现实阴影与新机会
近几年,西港电诈事件让柬埔寨的国际形象跌到谷底。旅游业本来靠吴哥窟撑着,结果现在提起柬埔寨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“诈骗天堂”。
但2024年开工的德崇扶南运河,可能是它翻盘的机会。这条运河建成后,将直通大海,让柬埔寨不再是“半个内陆国”。不过,运河只是开门钥匙,教育、人才、政局才是真正的锁芯。
地理位置是双刃剑,机遇一旦错过,就很难追回。一个国家的发展,稳定是底盘,动荡会把任何优势磨成劣势。
我更倾向于相信,高棉人骨子里的创造力还在。毕竟,能建吴哥窟的人,不会一直输。
各位领导,你们觉得呢?
发布于:河南省淘配网配资-配资炒股导航-股票按月配资-杭州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