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5点,街灯还亮着,我戴上帽子偷偷溜出家门。
不是去晨练,是去翻垃圾桶。
68岁的我,一个教了一辈子书的退休教师,现在要靠捡废品买药。昨天卖了9块钱的塑料瓶,今天的药钱还差21块。
垃圾桶里有个没吃完的包子,我看了看四周没人,伸手去拿。就在这时,餐厅老板出来倒垃圾,看见了我。
那个眼神,我这辈子都忘不了——既同情又不解。他一定在想:这老太太的儿女都死了吗?
如果他知道,就在昨天,我儿子给3岁的孙子买了一个2800元的平板电脑,在朋友圈炫耀"再苦不能苦孩子",不知道会怎么想。
而我,这个倒贴了22万帮他们带孩子的老太太,连买药的钱都要从垃圾桶里找。
最讽刺的是,三年前儿子求我帮忙时说的话还在耳边回响:"妈,您辛苦了,没有您我们真不知道怎么办..."
从天堂到地狱,有时候只需要一场病。
展开剩余91%01
我今年68岁了,回想起三年前的那个下午,儿子明明开着车来找我,脸上带着那种难为情的表情。他在客厅里转了好几圈,才开口说:"妈,有件事想跟您商量。"
那时候我刚退休两年,老伴走了五年了,一个人在家确实有些孤单。听儿子这么说,心里其实挺期待的。
"小宝现在一岁半了,我和小丽工作都忙,实在照顾不过来。您看...您能帮我们带带孩子吗?"明明说完,眼巴巴地看着我。
我当时心里一下子就热了。说实话,自从老伴去世后,我总觉得自己没什么用了。每天就是买菜做饭看电视,日子过得没什么盼头。现在儿子需要我了,那种被需要的感觉真的很温暖。
"当然可以!"我一口就答应了,"小宝是我的孙子,我不帮你们带谁带?"
小丽也跟着来了,手里抱着小宝。小家伙看见我就笑,伸着小手要我抱。我接过来的那一刻,心里软得一塌糊涂。
"妈,这是给您的辛苦费。"明明掏出两千块钱递给我,"不够您说话,孩子吃喝拉撒都要花钱呢。"
我连忙推辞:"带自己的孙子还要什么钱?你们年轻人压力大,这钱我可不能要。"
小丽也很贴心:"妈,您这样我们心里过意不去。您照顾孩子也辛苦,这点钱是应该的。"
最后我还是收下了。心想着,他们也是一片孝心,不收下反而让孩子们为难。
就这样,小宝来到了我家。
说不累是假的。一岁多的孩子最磨人,半夜要起来换尿布,白天一刻都不能松懈。有一次小宝发烧,我一夜没睡,就抱着他在房间里走来走去,生怕他有个三长两短。
但看着孙子甜甜的笑脸,听着他奶声奶气叫我"奶奶",我觉得再辛苦都值得。那段时间是我最快乐的日子,每天都有盼头,有事情做,有人需要我。
明明和小丽对我也很好。每个周末都会来看我们,给我买营养品,陪我聊天。明明经常搂着我的肩膀说:"妈,您辛苦了,没有您我们真不知道怎么办。"
小丽也总是夸我:"妈,您把小宝照顾得真好,比保姆强多了。"
我感觉自己又被需要了,心里特别充实,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晚年生活。
那时候邻居王阿姨见了我都夸:"桂花,你家明明真孝顺,还给你辛苦费呢。"
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,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奶奶。
可是这种幸福,持续了还不到半年。
02
到了第六个月的时候,我发现明明给钱开始不那么准时了。以前是月初就给,后来变成了月中,再后来就要我开口提醒。
有一次我实在不好意思再催了,就说:"明明,那个...生活费的事..."
明明头都没抬,说:"妈,您不是挺享受带孙子的吗?再说您有退休金,也不缺那点钱。"
我当时就愣住了。什么叫享受?什么叫不缺钱?我每个月三千二百块退休金,光房租就要三千五,还要买菜买奶粉,哪够花?
但我没说什么,心想儿子工作压力大,体谅一下也是应该的。
可是问题越来越多。小宝要吃进口奶粉了,小丽指定要德国的那种,一罐三百八十块。
"妈,孩子的口粮可不能马虎,您先垫着,月底我们结算。"小丽说得很轻松。
我心里算了算,小宝一个月要吃两罐多,光奶粉就七八百块。加上房租,我的退休金根本不够。但看着孙子天真的笑脸,我还是咬牙买了。
月底结算?等了三个月都没见到钱。我试着提了一次,明明不耐烦地说:"妈,带孙子不是应该的吗?您总跟我们算这些钱干什么?"
听到"应该"这两个字,我心里像被刺了一下。什么时候帮忙变成了应该?什么时候感激变成了理所当然?
更让我难受的是小宝要上早教班。小丽研究了好几家,最后选了城里最贵的那个,一个月一千二百块。
"妈,现在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。您住得离早教中心近,接送方便。费用我们一家出一半吧。"小丽说得很合理。
我算了算,一半也要六百块,加上奶粉钱,我每个月要倒贴近两千。但看着他们期待的眼神,我还是答应了。
可这一半的钱,我等了半年都没等到。
有一次我忍不住问明明:"那个早教班的费用..."
明明头也不抬:"妈,您别总想着钱好不好?小宝是您孙子,不是外人。"
我想说我也要生活啊,我也要买菜买药啊。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。
从那时起我明白了,在他们眼里,我帮忙不是恩情,是义务;我花钱不是付出,是应该。
最让我寒心的是小宝生病的那次。那天晚上小宝突然高烧,我吓坏了,连夜抱着他往医院跑。挂急诊、做检查、买药,折腾了一整夜。我一把老骨头,累得腰都直不起来。
第二天明明才匆匆赶到医院。看了看小宝的情况,竟然说:"妈,您看您急的,不就是个感冒吗?小孩子哪有不生病的。您怎么这么大惊小怪?"
我听了心里一阵酸楚。什么叫大惊小怪?那是你儿子,是我孙子,我能不着急吗?
从那以后,我开始偷偷记账。每一笔开支都记得清清楚楚:奶粉钱、早教费、房租、生活费、医药费、玩具钱...一年下来,我倒贴了八万多。
我想跟明明谈谈这个问题,但每次他都说工作忙,改天再说。这个"改天",一拖就是半年。
有一次小宝在商场看中了一个遥控飞机,六百八十块钱。我看着价签犹豫了一下,小丽马上说:"妈,您不会连这点钱都舍不得给孙子花吧?"
我心里一紧,赶紧买下了。但回到家,我坐在床边偷偷抹眼泪。六百八十块,够我买一个月的菜了。
那时候我还在安慰自己,觉得他们工作压力大,等以后好了就会理解我的付出。我真是太天真了。
03
第三年春天,我开始感觉身体不对劲。经常胸闷气短,有时候半夜被憋醒。我以为是累的,毕竟带了三年孩子,从来没好好休息过。
可症状越来越重,我不得不去医院检查。拿到检查报告那天,我的手都在抖:冠心病,需要住院治疗。
我给明明打电话:"儿子,我检查出心脏病了,医生说要住院。"
"什么?严重吗?"明明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紧张,但也只是有些。
"医生说不算太严重,但必须治疗。住院费大概要三万左右。"我小心翼翼地说。
电话那头沉默了好几秒钟,然后明明说:"妈,我这个月刚交了房贷,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。要不您先自己垫着,我慢慢还您?"
我又给女儿打电话,她在外地工作。结果得到的回复一模一样:"妈,我们最近也紧张,孩子要交学费呢。您不是有存款吗?先自己用着呗。"
听到这些话,我心里彻底凉了。三年来我给小宝花了二十多万,现在我生病了,他们连三万块都拿不出来?
更让我心寒的是住院期间。十天的住院时间里,明明来看过我两次,每次待不到半小时就说有事要走。女儿来过一次,还是因为出差路过医院。
小宝呢?我疼了三年的宝贝孙子,一次都没来看过我。
"小宝想奶奶吗?"我在电话里问小丽。
"想是想,但是医院有细菌,怕传染给孩子。"小丽说得很理直气壮。
我想起三年前小宝生病时,我抱着他在医院跑前跑后,从没想过什么细菌。现在轮到我生病了,反倒成了传染源?
出院后,我的积蓄花光了。每个月还要买药,退休金根本不够用。我试着向明明要钱买药,他总是说:"妈,这个月实在困难,下个月一定给您。"
下个月到了,又是同样的话。
我开始过从未想过的日子。凌晨五点,趁街上没人,我会偷偷出门翻垃圾桶找废品。塑料瓶、纸盒、废铁片,任何能卖钱的我都要。
一天能卖八九块钱,勉强够买一顿饭的。但我的药一天就要三十多块,根本不够。
最绝望的时候,我甚至在垃圾桶里找过食物。那是一个下雨的晚上,我实在饿得不行了,在餐厅垃圾桶里看到几个没吃完的包子。
当我颤抖着手伸向那些包子时,心里想的是:我堂堂一个退休教师,怎么落到这个地步?
"老太太,您这是干什么?"餐厅老板发现了我。
我羞愧地逃走了,身后传来他的声音:"这些老人真可怜,儿女都干什么吃的?"
是啊,我的儿女都干什么吃的?
更让我气愤的是,就在我翻垃圾桶的那几天,我在朋友圈看到小丽晒给小宝买的新平板电脑,两千八百块钱,配文是"再苦不能苦孩子"。
我截了图,发给明明:"你们买得起两千八的平板,拿不出钱给我买药?"
明明回复:"妈,那不一样,那是给孩子的。您别总跟我们计较这些钱。"
不一样?什么不一样?
后来邻居王阿姨实在看不下去了,找到明明:"你知道你妈现在什么样吗?为了生活要翻垃圾桶!她可是教了一辈子书的老师啊!"
明明来了,但不是来关心我的,是来责怪我的:"妈,您这样让我在邻居面前多没面子?您有退休金,不至于这样吧?"
"我的退休金都给小宝买奶粉买玩具了,现在还要买药..."我想解释。
"我们也没逼您给小宝花钱,是您自己愿意的!现在装什么可怜?"
听到"装什么可怜"这五个字,我的心彻底死了。
我平静地看着他:"你说得对,是我自己愿意的。从今天开始,我不会再愿意了。"
明明有些慌:"妈,您别闹了,小宝还小,离不开您。"
"离不开我?"我苦笑,"我生病住院十天,不是照样过得好好的吗?"
从那天起,我和他们彻底决裂了。
04
明明一家走了,带着他们的道理和委屈。小宝也不再来了。
我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房子里,第一次感到了真正的轻松。不用再凌晨五点半起床准备孩子的早餐,不用担心孩子磕着碰着,不用为了一个玩具跑遍半个城市。
我开始重新审视这三年到底发生了什么。
我拿出账本,仔细算了一遍:房租十二万六,奶粉三万多,早教费四万三,生活费医药费玩具费...三年下来,我总共倒贴了二十二万四千块。
二十二万四千块!这是我一辈子的积蓄,是我本来准备养老用的钱。
我意识到,问题不只出在他们身上,也出在我自己身上。我太容易心软,太容易妥协,把血缘关系当成了无底线付出的理由。
我以为无私的爱能感化他们,让他们懂得感恩。但我错了。我的无底线只是纵容了他们的贪婪。我的付出在他们眼中不是恩情,是理所当然。
明明偶尔会打电话,语气有些讨好:"妈,小宝想您了,您看..."
我都礼貌地拒绝了:"想我可以来看看,但我不会再带他了。"
"妈,您别跟我们置气了,都是一家人..."
"一家人?我生病的时候怎么没想到一家人?我翻垃圾桶的时候怎么没想到一家人?"
明明哑口无言。
我开始为自己而活。搬到了便宜一点的房子,重新开始读书,和老同事聚会,参加社区活动。
我发现,原来没有他们,我也能过得很好。甚至更好。
我花了六十八年才学会一个道理:爱别人可以,但首先要爱自己;善良可以,但要有底线;做人可以无私,但不能没有尊严。
现在的我,每天早上会在公园里读书,阳光洒在身上很温暖。有时候会遇到年轻妈妈带着孩子,孩子摔倒了哭,我会下意识地想上前帮忙,然后停住。
我微笑着看那个妈妈自己处理,心想: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,包括我。
我把这个故事写出来,不是为了博同情,而是想告诉其他老人:善良要有底线,付出要有尊严。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,要为自己的晚年做打算。
也想告诉年轻人:你们的父母不欠你们什么。今天你们怎么对待父母,明天你们的孩子就会怎么对待你们。
记住,有一天你们也会老。到那时你们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对待,现在就应该给父母什么样的对待。
我已经六十八岁了,剩下的时间不多了。但我决定为自己而活,带着尊严,过我想要的生活。
声明:本文为虚构故事,所有人物、地点和事件均为艺术加工,与现实无关。
图片非真实画像,仅用于叙事呈现,请知悉。
声明:本文为虚构故事,所有人物、地点和事件均为艺术加工,与现实无关。
图片非真实画像,仅用于叙事呈现,请知悉。
发布于:广东省淘配网配资-配资炒股导航-股票按月配资-杭州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