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覆巢之下,安有完卵”—— 这句古训在加沙地带成了血淋淋的现实。9 月 5 日以来,以色列军方的空袭让加沙城的高楼像多米诺骨牌般倒塌,14 层的哈莫尼大楼半小时内化为废墟,50 户家庭连带着周围的帐篷营地一同被埋进瓦砾。截至 9 月 16 日,加沙已有 64964 人死于战火,更揪心的是,过去 24 小时里有 7 人因饥饿离世,其中包括两名孩子,而这样的 “饥饿死亡” 已累计 420 人。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却在新闻发布会上撂下狠话:“哈马斯不解除武装,就彻底摧毁加沙。” 当穆罕默德一家抱着最后几件衣物在废墟间逃亡,当法蒂娅因撤离太匆忙被碎石砸伤,这场以 “反恐” 为名的军事行动,早已变成平民的炼狱 —— 用整个加沙的毁灭做赌注,真能换来和平吗?
一、废墟上的倒计时加沙的清晨不再被祈祷声唤醒,而是被空袭警报和爆炸声撕裂。流离失所者穆罕默德至今记得哈莫尼大楼被炸那天的混乱:“邻楼年轻人跑来喊撤离,大家像没头苍蝇似的乱跑,能抓着什么就带什么。” 半小时后,整栋楼轰然倒塌,他们好不容易搭建的帐篷被冲击波掀飞,连捡来的锅碗瓢盆都碎成了渣。以军总说 “提前警告”,但这警告短得像催命符,法蒂娅的邻居接到电话时正在做饭,刚把孩子推出门,炸弹就落了下来,“连穿鞋子的时间都没有”。
展开剩余71%所谓的 “安全区” 成了更大的陷阱。以色列让民众往南部撤离,可汗尤尼斯和马瓦西的轰炸比北部更猛烈。阿布・苏莱曼从北部逃到南部,结果帐篷刚搭好就挨了炸:“他们说南部安全,这谎话编得还不如小孩子圆。” 现在加沙近百万居民被迫在废墟间流浪,医院里挤满了伤员,连走廊都躺满了人,而联合国报告指出,以军声称 “有军事目标” 的建筑,根本找不到确凿证据。更绝望的是饥饿,妈妈们眼睁睁看着孩子因营养不良消瘦,医院每天都在宣布新的 “饥饿死亡”,可人道主义援助车队却卡在边境进不来。
加沙的孩子们正在忘记正常生活的样子。10 岁的萨米尔不知道冰淇淋是什么味道,只认得各种炸弹的爆炸声;7 岁的莉娜画的太阳是灰色的,因为她从没见过完整的天空。医生阿米尔无奈地说:“我们现在不仅要治枪伤炸伤,还要治饿病,可连生理盐水都快用完了。” 这里的每一天都在倒计时,但不是迎接新生,而是等待下一次毁灭。
二、狠话背后的死结“要么解除武装,要么彻底摧毁”—— 卡茨的狠话像给加沙套上了绞索。可哈马斯发言人在多哈回应得更硬:“拿枪是为了活下去,放下枪就是等死。” 这种硬碰硬的僵局,让停火谈判成了镜中花。以色列最近甚至不顾卡塔尔的调解人身份,突袭了哈马斯在多哈的办事处,摆明了不想给谈判留余地。特拉维夫大学专家齐塞尔一语道破:“他们就是要把哈马斯从谈判桌上彻底清除。”
但这 “斩草除根” 的逻辑,在加沙却成了 “玉石俱焚” 的悲剧。以军说炸楼是因为 “哈马斯藏在里面”,可居民们说:“我们楼里只有老人孩子,哪来的武装人员?” 就像把整个果园烧了只为打几只害虫,以色列的 “精准打击” 实际是 “宁可错杀一千”。更讽刺的是,卡塔尔大学教授赖特指出,这种 “霸权行径” 只会让地区更动荡,就像用拳头打马蜂窝,只会被蛰得更惨。
普通民众夹在中间两头受气。以色列人害怕哈马斯的火箭弹,加沙人恐惧以军的空袭,可政客们只顾着喊口号。特拉维夫的出租车司机埃利亚胡说:“我儿子在军中服役,我担心他;但看到加沙孩子的照片,我也睡不着。” 这种矛盾在每个有良知的人心里拉扯 —— 仇恨像野火一样蔓延,可谁还记得最初为什么点燃这把火?
三、被遗忘的生存权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加沙的灾难 “近代史上绝无仅有”,这话一点不夸张。这里的医院成了 “人间地狱”,手术在烛光下进行,没有麻醉剂就硬缝伤口;超市货架空空如也,孩子们在垃圾堆里找能吃的东西;自来水被炸毁的管道污染,喝口水都可能中毒。最基本的生存权,在这里成了奢侈品。
国际社会的反应却像隔靴搔痒。欧盟开会谴责,美国送武器,阿拉伯国家表态支持巴勒斯坦,可没人能让炸弹停下来。加沙的老人阿布杜拉苦笑:“他们在电视上吵架,我们在废墟里等死。”7 亿欧元的军售合同能建多少所医院?一颗炸弹的钱能买多少粮食?这些账没人算,因为战争机器一旦启动,就很难停下来。
但普通人的微光从未熄灭。医生们冒着轰炸坚持上班,志愿者冒着危险分发物资,甚至有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在网上发起 “我们都要和平” 的联署。就像黑暗中的蜡烛,虽然微弱,却证明希望还在。萨米尔的老师在防空洞里教孩子们画画,让他们画 “没有炸弹的未来”,那些画里有蓝天、有学校、有欢笑,和窗外的废墟形成刺眼的对比。
夕阳下的加沙废墟,有个小女孩在瓦砾堆里捡弹壳,她说要把这些 “坏东西” 变成风筝。这个天真的愿望,比任何政治口号都更有力量。老话说 “杀人一万,自损三千”,可在加沙,死亡数字早已突破天际,却看不到任何赢家。当卡茨们谈论 “摧毁” 时,他们毁掉的不仅是建筑,更是一代人对和平的信任。
其实答案很简单:停火不是投降,是给孩子留条活路;谈判不是软弱,是给仇恨踩刹车。就像加沙的医生说的:“我们不需要导弹,需要疫苗;不需要炸弹,需要面包。” 毕竟,用鲜血和废墟永远建不起安全的家园,能治愈伤痛的从来不是更多的伤害,而是哪怕一丝的理解与慈悲。
发布于:安徽省淘配网配资-配资炒股导航-股票按月配资-杭州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