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4岁的高市早苗站在自民党总部讲台上,双手接过象征权力的信封。台下掌声雷动,媒体镜头闪烁不停——她是自民党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总裁,极可能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。然而,就在同一天,日本国会女性议员比例仍停留在10%的尴尬低位,全球排名倒数。
高市早苗的当选并非社会结构性变革的结果,而是保守派在政治危机中的选择。她三度参选,前两次未能成功,此次胜出依靠的是旧“安倍派”残余势力的支持和保守阵营的路线押注。在派阀林立的自民党内,她的性别只是背景色,意识形态才是决定性因素。
2024年,自民党推出了55名女性候选人,创历史新高,但其动机并非推动性别平等,而是填补“黑金”丑闻后空缺的席位。女性和年轻人被视为“干净面孔”,用以修复政党形象。高市早苗本人并不支持“选择性夫妇别姓”,公开主张“男主外女主内”,其政策立场与传统性别角色深度绑定。她不是打破天花板的人,而是被保守体系选中用来巩固既有秩序的例外。
她的崛起并未改变日本政坛的权力结构。97名“世袭议员”仍在国会占据要道,政治资源依旧由男性家族垄断。过去几十年,四名女性曾参选自民党总裁,全部落败。高市早苗是唯一突破者,但她的胜利依赖派阀而非制度。当她的支持来自旧安倍派而非性别平权运动时,这场“突破”更像是一次政治计算的副产品。
日本需要的不是一位象征性的女首相,而是一套打破世袭、开放通道、系统性提升女性政治参与的机制。否则,高市早苗的胜利只会成为一个孤独的高点,而非变革的起点。真正的进步在于通往山顶的路是否对所有人敞开。
淘配网配资-配资炒股导航-股票按月配资-杭州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